「我之所以創作神話題材,是因為它們為那些我們尚未完全理解的事物賦予了形態。」何麥克在他位於倫敦東區的工作室裡如是說。這裏擺滿了他的最新作品——這些巨幅畫作將由Gallery Vacancy呈獻,亮相今年的巴塞爾藝術展邁阿密海灘展會。何麥克經常以檔案圖像作為創作的起點:茂密的叢林場景鋪滿畫布,與源自他個人經歷的意象和中國傳統神話符號層層交織。這些玉雕、帝王印璽和明器既是文化身份的錨點,又隱含著深刻的追問——這些文化符號伴隨他成長,卻從未讓他找到完全的歸屬感。
「我一直在處理碎片化的身份。中國文化、西方文化——它們都是我身份的一部分,但我在任何一種文化中都無法找到完整的歸屬感。」何麥克提到,他的經歷與Vilém Flusser的演講「Taking Up Residence in Homelessness」(1984-5)表達的理念產生了共鳴,該演講鼓勵人們接納無根的狀態,將身份視為流動而非固定的概念。「擁有一個家鄉,卻沒有一個讓你感到歸屬的地方,這種感覺很奇特。」他補充道,反思自己的作品如何成為了他的歸屬之地,一個他親手構建,承載其流動自我認知的世界。
何麥克在亞麻畫布的背面塗抹塑膠彩,讓顏料浸潤至正面,與作品從各個角度互動,從而深入感知作品的物質性。最終呈現的圖像彷彿是從內向外展開,帶領觀眾進入一個記憶與神話交融的文化異托邦。除了繪畫,何麥克還涉足雕塑和電影創作。2022年,他在Nottingham Contemporary展出了受委託創作的影片《來自虛空的迴響》(Echoes from the Void),這部作品以神秘洞穴為背景展開敘事,探討了現代陰謀論的迴聲室效應。
在何麥克的畫作中,中西方符號擺脫了其固有含義,融入一種難以歸類的夢幻場景。他的創作方法打破了二元敘事的界限,創造出他稱之為「第三空間」的領域。在這裡,傳統與個人經驗不斷交融與流動,符號被重新塑造為可變的形態,引發觀者對歸屬感、身份認同和文化傳承複雜性的思考。
何麥克由Gallery Vacancy(上海)代理。他的作品將在巴塞爾藝術展邁阿密海灘展會的「青藝初見」(Nova)展區展出
Sofia Hallström是一位常駐倫敦的作家和藝術家。
頁頂圖片標題:何麥克,《黎明前的河流姿態》,2023,照片由Mark Blower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