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與《Tatler Asia》合作
金霓是女裝品牌MO&Co.和Edition的創辦人,藝術與生活在她的日常完美交融,我們在她位於上海的家見面。金霓的收藏範圍廣泛,從明代的黃花梨家具到當代藝術巨匠皮埃爾.蘇拉吉(Pierre Soulages)的經典之作。無論是羅馬尼亞藝術家康斯坦丁.布蘭庫⻄(Constantin Brâncuși)的極簡雕塑,或是傳遞者沉思之美的佛像,無不體現出她敏銳的審美。但對她來說,藝術收藏不是因為市場或者投資,而是憑直覺、喜好和與藝術一起生活的樂趣。
「我對藝術的啟蒙始於設計:我對室內設計、建築設計和物件與空間的互動感興趣。[比利時藝廊主]阿塞爾.維伍德(Axel Vervoordt)的侘寂哲學及對空間策畫的獨特審美使他成為了我其中最大的啟蒙人物。我曾經拜訪過他位於比利時的空間Kanaal,一個由酒廠翻新後為生活藝術空間,這次參觀改變可我對藝術收藏的看法。收藏不只是擁有藝術品,而是創造一個藝術、歷史和個人經驗可以融為一體的空間。參觀之後,我的第一批藝術收藏就開始了,其中包括一些雕塑、古董家具,還有一些獨特的藝術品,都是從他的空間買回來的。這展開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後,我對藝術的興趣在旅行、參觀博物館和認識藝術家的過程中逐漸深化。我特別著迷於東西方文化交融的作品。例如這個法國藝術家文森.漆(Vincent Cazeneuve)創作的屏風,作品歷時兩三年,全面採用了東方的大漆技法。這扇屏風和侘寂的理念有著深厚連結,創作的視角卻是西方的。」
「我其實不覺得自己是專業藏家。我的收藏很隨性,完全是出於喜好,而不是因為市場或者投資。我的家裡到處都是我的收藏――牆上的畫、桌上的擺件、花園裡的雕塑,還有一些從世界各地淘回來的燈具和家具。它們都不是被『收藏』起來,而是和我一起生活。其中一件我最珍視的作品是皮埃爾.蘇拉吉的《Peinture 130 x 162 cm, mai 1965》(1965),之前,這幅畫一直掛在我廣州的家中餐廳的壁爐上,每天我都會對著它。時間久了,彷彿它已經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現在,我把它掛在了上海這棟房子的一樓門廳的位置。Soulages 的作品有一種特別的力量,他的黑並非單純的顏色,而是一種對光影與空間的探索,它讓我覺得自己能進入到藝術家的思想世界裡去。」
「我對佛像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北齊時期的佛像。我有一尊北齊時期的佛像是通過拍賣得來的,現在被安置在我海南的房子裡。對我而言,這些佛像有一種安靜而深邃的力量,承載著數百年的歷史。」
「藝術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希望將其傳承給孩子。我的母親是熱情洋溢的畫家,儘管她名不經傳,但她對藝術的熱愛深深地影響了我。雖然我的女兒年紀尚輕,但她已經有著一套藝術審美。她有時會告訴我哪件作品『漂亮』或『可愛』。我沒有特意去干預或者引導她,而是希望她按照自己的節奏去發展。她喜歡畫畫,有時她畫的內容讓我感到驚訝,超出她這個年齡的成熟。有些畫甚至有點暗黑的風格。對於未來,我其實對自己的收藏沒有太多明確的計劃。我並不會刻意為房子買東西,我更喜歡那些真正能與之一起生活的作品。這個房子以後就留給我女兒住,她會生活在我的藏品中,感受到媽媽留下的氣息和審美,我想這應該是一種很特別的傳承方式,讓他們感受到審美和藝術對生活的影響。對我來說,這是一種最美好的傳承方式。」
本文來自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與《Tatler Asia》的一年合作系列,原文系列標題為「藏家的凝視」。按此閱讀中文原文。
頁頂圖片標題:金霓肖像,照片由神拍攝,圖片由Tatler Asia提供
2025年3月3日發布。
攝影團隊
攝影:神、雷壇壇
器材:東西影棚
化妝:崔恒傑
發型:Ian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