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與《尚流Tatler》合作

「雖然不能說我的藝術收藏啟蒙源自我太太,但這確實很大程度受她影響。她收藏了一幅伊麗莎白・佩頓(Elizabeth Peyton)的作品,就是她首次到訪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的戰利品。我的收藏邏輯與我太太不同,我更關注與建築相關的作品,或者說是有建築性的藝術作品,我們也會互相交流,看到不錯的作品會向對方說:『誒,這件作品你應該喜歡。』」

「我的公司專注在建築和藝術之間的跨界設計,推動建築師和藝術家的跨界發展。我們希望將建築和藝術融入人們的生活。對我而言,藝術收藏並不只是將其收入囊中,而是如何將藝術融入設計,特別是公共空間,」

「我們的團隊進行會議時候會討論藝術,也會盡量去參觀展覽。我最關注的是在建築和純藝術之間的跨界作品,這可能與其他藏家在收藏視角上有很大的差異。譬如蔡磊的作品《六單元》,他用建築符號和語言來敘事。」

「說起我的收藏,有一位藝術家經常浮現在我腦海,那就是我仰慕已久的毛焰。作為一個熱愛繪畫的建築師,我非常欣賞技藝出色的藝術家,毛焰細緻的作品確實是獨具一格。他常用的黑白灰色調也深受建築師喜愛。」

「另一位藝術家是陳彧君。2018年,我收藏了他的一幅《喜宴 No. 3》。作品本身表達著人生悲喜交雜,但同時提醒我們保持希望。它現在就擺放在我們公司的大會議室。2022年,這幅畫曾經被借出到龍美術館舉行的藝術家個展展出。」

「去年,我收藏了倪有魚的作品《ART023》(2023),這是一個藝廊展位模型,裡面有一些微縮的畫。作品以策展思路完成,其實是一件行為藝術作品。」

「有兩項我希望堅持的收藏原則。第一是保持建築師的視角。這是我長久以來堅持的方向,雖然我現在變得越來越『自我』。」

「第二是繼續收藏像毛焰這樣的藝術家。曾經有篇文章將他形容為『天才就是緩慢的藝術家』。我喜歡這種將時間視為朋友,充分挖掘和挑戰自己的藝術家,他們在藝術創作中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創作思考,而且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代表作。」

「我的其中一個重要收藏標準——收藏藝術家和策展人想要借回去展出的作品。因為這肯定是藝術家生涯某個時期的代表作,我喜歡這種具意味的作品,這就像是收藏藝術家生涯的一塊拼圖。」

「與其他收藏家一樣,我在收藏過程中也汲取了不少教訓。例如我們曾經錯過一件陳可的作品,我很遺憾當時沒有下決心買下。我們的情感和想法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就像藝術家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代表作。收藏也是一樣,我們的品味和審美也會隨著時間變化。比起稱之為『教訓』,我更願意將它們看作『經驗』。隨著時間推移,我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盲目衝動。展望未來,我會越收越少,越收越精。」

「收藏藝術不是二元對立,不能完全理性,也不能完全感性。沒有理性的基礎就跟賭博一樣,靠衝動而行又容易後悔。」

「對我而言,『傳承』是我和周邊人的互相影響,而我的太太是其中之一。我們每逢週末只要有時間就會一同去看展覽。因為熱愛藝術,我們有共同語言,也有很多共同快樂。」

「總之,無論是透過我的收藏,還是我的工作,我的目標就是與更多人分享美,讓更多人看見及感受它。這份熱情一直在我心中。」

作者與圖片標題

本文來自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與《尚流Tatler》的一年合作系列,原文系列標題為「藏家的凝視」。

頁頂圖片標題:李暉,照片由邱小樂拍攝,圖片由《尚流Tatler》提供

2024年12月20日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