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居台北的Rudy Tseng(曾文泉)細說他踏進當代藝術收藏之路。在這個獨家採訪中,他講述了從收藏英國青年藝術家(Young British Artists,YBAs)的作品,到策劃雙年展,以至支持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及東京森美術館等大型機構的歷程。

本文與《尚流Tatler》合作

「傳媒工作使我有很多機會接觸藝術。在迪士尼工作期間,我結識了陳維德(Eugene Tan,現為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館長),他帶我去欣賞了英國青年藝術家(Young British Artists,YBAs)的作品,我開始對當代藝術產生興趣,也開始收藏YBAs的作品。」

「我曾經在倫敦看過達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的攝影作品《With Dead Head》(1991),照片中的他抱著一個人頭。這張作品引起了我的好奇,20年過去,它仍然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起初,我涉獵的範圍只是亞洲當代藝術。後來,我開始涉足全球。如今,我不會在乎藝術家的國籍,更注重的是作品的創作內涵。」

「我生命其中一個轉捩點是2005年的除夕,我向迪士尼遞交的辭呈。我決定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每年選擇一個城市至少住上三個月,投入當地的藝術界。第一個地方是紐約,在當地的五年間我結識了美術館館長、策展人、藝術家和收藏家。我還住過東京和柏林。近年我經常來往巴黎和倫敦。」

「雖然我曾經是Hermès的忠實愛好者,但現在奢侈品對我來說已經不重要。我將生活追求轉向藝術收藏。參觀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時,我會選擇經濟艙,入住會場對面的四星級酒店。」

「在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HK)被巴塞爾藝術展收購前,我就已經一屆不落。有一年香港展會前,我的父親仙逝了。抵港的第一個晚上,我去了林偉而(William Lim)的辦公室參加黎清妍的展覽開幕。當時她的畫作售價很低,迅速售罄,但我真的沒有心情欣賞這些作品。怎料到幾年後,我有機會透過維他命創意空間的張巍購買她的作品。」

「我的藝術家名單包括傅丹(Danh Vo)。我很早就關注他。其中一件代表作是《我們人民》(2010-2014),作品是自由女神像的原大複製品,分拆為250件薄銅片雕塑。」

「台灣藝術家何采柔的影像作品,比如其中一部八頻道影像作品《Vera X Diary》(2023),都極富空間感和劇場感。另一位來自印尼日惹得藝術家依佩.諾兒(Ipeh Nur)也在我的關注名單中。她已經受邀參與日惹雙年展、台北雙年展和沙加雙年展。最後一位是來自印尼孟買的阿莫.帕特爾(Amol K. Patil),他探討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和新移民之間的矛盾,通過繪畫和雕刻來呈現這些社會現狀。」

「透過對藝術的熱愛,我很幸運認識到非常多朋友。譬如我在2009年購買李明維的《補裳計畫》時認識了藝術家本人。自此,我們常常交換藝術和旅行經驗,逐漸成為終身好友。」

「東京森美術館的館長片岡真實早年來台灣時,通常住在我家。2013年當我策劃堂島川雙年展時,她給予我寶貴的幫助。她為我介紹了過百個藝術家,還幫助我進行翻譯和溝通的工作。」

「加入泰特現代美術館亞太區典藏委員及森美術館Best Friends,收藏家施俊兆是我第一位接觸的人。我與葉曉甄也是親密的朋友,我甚至稱她為我「藝術界的伴侶」。我在她旗下的文心藝所基金會擔任董事,為他們的展覽和項目提供意見。我們經常一起參加活動、旅遊和參觀巴塞爾藝術展。」

「我從來不把藝術收藏視為投資,而是一種興趣。我曾經以很低的價格賣出一幅常玉的油畫。我當初以大約28,000美元在拍賣會拍下,十年我以83,000美元賣出。現在,這幅畫應該價值超過三百萬美元。然而,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教訓,因為我用這筆錢購買了很多新的藝術品。」

「我有短期和長期的收藏計劃。我可能會做一些典藏展,特別是收藏齊全的台灣影像藝術家的作品。我也打算集中收藏一些嶄露頭角的新藝術家的作品。在一手市場購買藝術品,我可以確保有至少一半的錢會歸藝術家,這是最好的方法支持他們。」

「長期來看,我可能會把我的藏品交給我兩個侄子,他們都很有藝術眼光。其中一個侄子的首件收藏品就非常厲害,他在幾年前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上購買了關尚智的《貧賤夫妻百事哀》(2010)。黎清研也是他推薦給我的。以後,我可能會將這些作品交給他們,或者捐贈給美術館。我還沒有完全確定這些收藏品的傳承,可能現在還未是時候。」

‘I collect in order to surround myself, both in my home and in my workplace, with art that I can admire every day. I find it extraordinary to be able to own even a tiny fraction of an artist’s body of work. Everyone has their own unique aesthetic sensibility, their own definition of beauty, and some might see my collection as modest, in as much as I don’t own any monumental works. However, coming from the world of jewelry, I think I have a special appreciation for owning something “small” yet priceless, because that’s the very definition of a diamond!’

作者與圖片標題

本文來自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與《尚流Tatler》的一年合作系列,原文系列標題為「藏家的凝視」。

2024年4月26日發佈

網頁全幅圖片標題:Rudy Tseng,照片由林岳弘拍攝,圖片由《尚流Tatler》提供